
世界衛生組織將 65 歲以上劃定為老年人,而我國通常以 60 歲為界限,超過 60 歲即屬于老年人范疇。
在生活和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的當下,活到 70 歲已非難事。那么,老年人活到多少歲可稱得上長壽呢?
在多數人的認知里,能活到 80 歲以上便算高齡長壽。我國衛健委發布的《2021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國民預期壽命已從 2020 年的 77.93 歲提升至 2021 年的 78.2 歲。僅從數據來看,距離 80 歲已相去不遠。《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關于我國居民預期壽命預測的論文指出,預計到 2035 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將增長至 81.3 歲。
那么,中國 80 歲以上的老人究竟有多少呢?
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60 歲以上居民人數達 2.64 億,占總人口的 18.7%;其中 65 歲以上人數為 1.9 億,占比 13.5%。2000 年,我國 80 歲以上老年人數量為 1199 萬,占老年人口的 9.2%;到 2020 年,這一數量已達 3580 萬,占老年人口的 13.6%。由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眾多。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新陳代謝速度顯著降低,免疫系統與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身體更易遭受疾病侵襲。
不少老年人上了年紀后常感身體疼痛,檢查卻無大礙。很多時候,這是衰老帶來的生理變化,而非疾病所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年齡超過 60 歲、生活能夠自理或基本自理,且在軀體、心理和社會方面協調和諧的老年人。
也就是說,健康老人的標準并非毫無疾病,老年人帶病生活是常態,只要能有效控制病情,便可視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
具體而言,健康老年人需符合以下幾個標準:
1.保持基本或完全的自理能力,這是身體健康的全面體現,要實現這一點,需綜合采取身體活動、心理調適及均衡膳食等措施。
2.重要臟器功能不因年齡增長而出現明顯異常,特別是心臟、肝臟、腎臟等。但像咀嚼能力下降、聽力減退以及老花眼等情況,則屬于可糾正的功能改變。
3.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控制在與年齡相適應的范圍內,例如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
4.認知功能基本正常,雖存在記憶力下降、反應遲緩等問題,但不影響正常生活,也未增加家庭負擔。
5.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這與健康直接相關,能顯著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由于胃腸道功能下降,老年人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更高,日常需特別注重營養補充,以下幾種尤為重要。
1.B 族維生素
B 族維生素是一大類營養物質,包含維生素 B1、B2、B6 等。這些營養素具有營養神經、維持造血功能以及促進氨基酸代謝等作用,一旦缺乏,極易引發周圍神經病變、貧血等問題。
建議日常適當多食用新鮮蔬果、豆類、貝類海鮮以及瘦牛肉等食物。
2.優質蛋白
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對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意義重大。老年人若缺乏蛋白質,會出現肌少癥、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建議日常增加蛋奶類、豆類、瘦肉類食物的攝入。
3.維生素 D
維生素 D 與骨骼和免疫系統健康密切相關。人體內約 80%的維生素 D 需通過太陽光照射合成,另有 20%來自飲食。
建議日常在上午 10 點前或下午 3 點后曬太陽,這對促進維生素 D 合成至關重要。
4.Omega-3 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對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延緩衰老以及增強記憶力均有益處,主要來源于深海多脂魚類,如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橄欖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中也富含 Omega-3 脂肪酸。
5.纖維素
老年人胃腸道功能不如年輕人,容易出現便秘問題。建議日常適當多吃蔬果、粗糧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對促進胃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幫助極大。
老年人出現一些生理變化實屬正常,但倘若癥狀已影響正常生活,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盡快查明原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